校所合作 | 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MBA项目2026级招生启动
已被浏览65次
更新日期:2025-09-17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学校就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培养了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为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和新时代高层次战略型人才培养,学校以国家战略为牵引,聚焦关键领域、行业产业人才亟需,以“需求导向、特色引领”为引领,通过重塑培养模式、强化交叉融合、深化产教协同,汇聚学院合力,着力打造彰显人大特色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范式,造就专业精深、实践卓越、素养一流的应用型领军人才。
重磅发布
● 中国首个“涉外法治MBA”项目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强强联合
● 培育引领新时代国际商业规则的战略家
项目背景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浪潮交织涌动。国家涉外法治战略清晰指出,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走向世界,面临的不仅是市场机遇,更是错综复杂的国际法律环境、经贸规则博弈和地缘政治风险。既懂商业运营与管理,又精通国际规则与法律的复合型战略领袖,已成为时代最稀缺的核心资源。在此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的交汇点,中国法学教育的翘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中国管理教育的奠基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强强融合,倾力打造中国首个“涉外法治MBA”项目,旨在为时代培养一批既能驾驭商业航向,又能为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披荆斩棘、保驾护航的“法商精英”。
项目定位
本项目是人大法学与人大商学继共同推出本科“法学-商学实验班”之后在硕士阶段的又一次交叉融合、深度合作。我们致力于培养:
01深谙国际规则的商业开拓者: 精通公司治理、跨国并购、资本运作、数字法治与未来法治,并能精准识别与应对涉外法律风险的商业领袖。
02具备商业智慧的法治实践者: 拥有敏锐商业洞察力,能从商业逻辑出发,运用国际规则进行风险预防、诉讼、仲裁、谈判,维护企业乃至国家利益的法律精英。
03掌握新经济形态的法律实务创新者:掌握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经济领域法律规则,熟悉数字货币、稳定币与 RWA等前沿问题,掌握涉案虚拟货币处置、跨境洗钱等犯罪治理、国际司法协助等实务热点的创新者。
04定义未来规则的战略家:不仅能够适应规则、运用规则,更具备参与制定国际商事新规则、引领国际行业标准的前瞻视野与能力。
项目核心优势与特色
1、顶尖学科的殿堂级融合
法学院:享有“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盛誉,拥有一大批以“人民教育家”高铭暄教授为代表的大先生、法学家,涉外法治教学与研究实力全国领先,是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有涉外法治研究院。
商学院:中国最早开办MBA教育的商学院之一,以“贡献中国管理智慧,培养全球领袖人才”为使命,努力“成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案例教学与校友网络享誉商界。
两院资源倾囊提供、优势互补,王牌师资联合授课,提供前所未有的学术与实战盛宴。
2、“案例+仿真+实战”三维一体教学模式
经典商案复盘:深入剖析哈佛商学院等经典案例及人大商学院的中国商业本土案例,锤炼商业决策思维。
全球法案精解:聚焦最高院典型涉外案例、WTO争端解决案例、国际商事仲裁案例与国际投资仲裁经典案例,解密国际规则背后的逻辑。
高仿真沙盘推演:模拟跨国并购谈判、WTO听证会、国际仲裁庭、涉外诉讼法庭等,在对抗中提升实战技能。
实地访学与项目实践:深入知名律所、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及仲裁机构,深入一线调研了解涉外法律实务前沿。
3、聚焦实务前沿的课程模块
商业核心模块:人大商学院MBA 课程培养体系,将项目课程解构为“基本理论”、“专业方向”、 “技能训练”、“实践提升”、“反思迭代”、“文化传承”六大版块和方向集群,创新打造新版“CREATE重塑”课程体系,即以文化熏陶(Culture)为培养特色、以淬炼反思(Reflection)为教学方法、以专业知识(Expertise)+专业技能(Ability)为能力核心、以理论知识(Theory)为积淀基础、以产教融合的全面实训体系(Experience)为升华拔高,充分发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在建构特色鲜明的 MBA 培养理念中的推动作用,以商科驱动创新型管理者培养。
涉外法治核心模块:人大法学院涉外法治课程体系将围绕涉外法律适用、国际经贸规则、出口管制与制裁、跨境投资与并购、国际商法与比较公司法、国际金融监管与制裁、数据出境与网络安全法、国际商事争端解决(诉讼与仲裁)等热点主题展开。
战略整合模块:以交叉学科、复合实务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开设涉外法治与企业战略、地缘政治与风险管理、国际商务谈判与沟通等专题。
特色交叉模块:依托人大交叉学科优势,开设数字经济与数字法治、数字货币发展趋势与监管动态、区块链金融、稳定币与RWA、数据要素与数据合规、数据产权与数据交易、跨境数据流动与跨境支付等专题。
4、无与伦比的精英生态圈
同学精英群体:将与来自顶尖律所、跨国公司、大型国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精英成为同学。
校友网络资源:共享人大法学院和人大商学院庞大的校友网络资源,融入中国最顶级的“法商”人脉平台。
学术前沿论坛:打造涉外法治MBA相关的前沿讲座论坛,延请部委专家、法官、仲裁员、世界500强企业高管面对面交流。
5、师资力量项目
师资由两院资深教授、博导领衔,同时广泛吸纳:国家部委政策制定者最高司法机关专家型法官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跨国企业首席法务官/合规官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等国际组织专家
盈科共促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1、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基地班暑期调研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由中央依法治国办和教育部联合确定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作为法学院长期友好合作对象,盈科受邀作为共建单位之一,加入基地建设中。为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2025年7月1日至7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2024级涉外法治基地班2025年暑期调研活动在盈科律师事务所顺利举行。在为期四天的暑期调研学习中,盈科国际创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会执行主任杨琳,盈科WTO/国际贸易救济中心主任张军,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国际仲裁与调解研究院秘书长陈晓旸,盈科全国低空和空天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吕馨,盈科北京高级合伙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风险控制委员会副主任刘建伟,盈科北京合伙人、全球ESG中心公司治理分中心主任黄铈瀚六位专业律师先后为学生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课程分享,深入剖析涉外法治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实践案例,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中国人民大学《法律谈判(涉外法治项目)》课程授课
2025年4月至2025年6月,盈科刘雪莲、王俊林、张智丹、张晨、谢娟、唐佳、韩立德、陈东等律师获聘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法律专业学位《法律谈判(涉外法治项目)》课程授课教师。期间,盈科律师围绕涉外谈判概述、跨境诉讼和仲裁、跨境投资、跨境并购、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议题,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法律谈判等实务课程。
3、盈科海外机构与国内高校建立联系
2025年4月至5月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盈科律师事务所海外机构开展了一系列深度交流与合作活动:4月7日,法学院院长杨东教授一行访问盈科德国慕尼黑办公室,与执行主任魏振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全球法律服务生态共建达成共识并深化战略合作;5月3日,杨东院长率团访问盈科美国YK LAW(纽约)律师事务所,与YK LAW纽约团队及YK LAW(新泽西)执行主任门琦围绕企业出海法律风险、数字资产治理、跨境合规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议题座谈,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提供法律对话平台;5月4日,盈科美国YK LAW与中国人民大学北美校友会在纽约联合主办“关税、贸易与全球前景系列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下的经贸变局、数据合规、企业出海服务及法学教育国际化,吸引学界、法律实务界及企业界代表参与,由门琦主持,进一步促进了跨领域多边交流。
线上招生宣讲会
注:详情参考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