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的工匠精神:《诉讼工匠》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
已被浏览39次
更新日期:2025-07-14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2025年7月11日,由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携手北京大学出版社、燕大元照法律图书联合主办的“律师的工匠精神:《诉讼工匠》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圆满落幕。该书由知名媒体人郭国松执笔,以盈科深圳首席合伙人肖才元律师的执业历程为蓝本,系统呈现了一位顶尖诉讼律师的匠心之道。
主持人:汤学丽
盈科全国知识产权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盈科北京知识产权法律事务部(二部)主任
致辞环节
梅向荣 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
活动伊始,梅向荣主任在致辞中高度赞誉《诉讼工匠》一书,称其生动呈现了肖才元律师的精湛技艺与智慧,诠释了法律人秉持“工匠精神”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他强调应对复杂法律挑战需跨界融合思维,并结合盈科服务国家重大项目的实践,阐述了前瞻布局与专业坚守的战略意义。他表示,律师行业需构建专业化分工与跨领域协作并重的生态体系。他评价肖才元律师是“诉讼工匠”典范,其倡导的“融合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盈科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最后,他呼吁法律人将个体与律所发展融入国家大局,投身涉外法治建设,提升服务能级,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蒋浩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蒋浩先生在致辞中高度评价《诉讼工匠》的出版价值,表示该书生动记录了中国律师在改革开放中的卓越实践,彰显了我国律师行业数十年发展已达世界前列的专业水准。他特别赞誉作者郭国松以深厚法律素养与纪实笔法,将精深实践转化为可读性强的公共作品,为法律知识大众传播树立标杆,有效拓宽了法治文化传播面。最后,他倡导资深律师著书立说,系统总结实战经验,此举既可提升行业影响力,更能为法学教育、实践及立法完善注入源头活水,助力中国法治事业持续发展。
新书发布分享会
许身健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身健教授在本次会上分享了《诉讼工匠》一书的阅读体会,首先,他解读了何为“工匠精神”,指出中国将高技能人才称为“大国工匠”,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时代呼唤法律职业的“大国工匠”。之后,许身健通过肖才元律师代理的成功案例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法律人应具备的“大国工匠”精神:法律职业的大国工匠以精湛专业技能、优良职业伦理和崇高公共使命为核心,他们把个人、行业发展嵌入国家法治进程与民族复兴伟业。他强调,好律师如良医,应以人为中心,在活的法律实践中用心用情,以个案正义累积司法公信。最后,他呼吁法学院打破理论与实务壁垒,培养德法兼修、知行合一的德才兼备卓越法治人才,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职业力量。
张广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秘书长
张广良教授在本次分享会提出精英律师应具备三大专业能力。精准定位法律争议:通过法律解释厘清案件核心问题,制定诉讼策略,以简洁有据的表达助力裁判。平衡权利与公益:深谙知识产权法双重目标,当私益与公益冲突时,依法优先保障公共利益。参与法治实践:针对涉外案件等复杂情形,在个案中维护司法主权;积极推动立法完善。张教授表示,此类专业实践将提升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国际话语权。
江溯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溯副教授在新书分享会上提到,《诉讼工匠》一书以肖才元律师的成长轨迹为主线,呈现律师职业由谋生阶段、精进阶段至公共担当阶段的递进路径,以精益求精、严谨创新的工匠精神夯实专业根基,进而以个案推动制度完善,将公平正义的理想融入法治建设。他强调,肖律师的成功经验表明,卓越律师的核心能力在于思维、激情与表达,而知识则是基石。江溯副教授呼吁刑辩律师承载刑事法治的希望,以职业使命超越个案胜负,在国家法治进程中贡献专业力量,并强调业界著书立说须以思想深度回应时代需求。
张群力 盈科中国区董事会常务副主任,盈科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法律服务中心主任
张群力主任在分享会上表示,《诉讼工匠》阐释了诉讼律师的核心素养——法律思维的体系化践行。他表示,该书通过肖才元律师的经典案例,生动诠释了法律思维的三重维度——基础层:法律关系要件与权责定位的精准剖析;实战层:证据裁判原则指引下的证据思维,以及说服裁判者的庭审表达与法律文书艺术;哲学层:融入历史、社会与辩证视角的法哲学思维。他进一步阐释,诉讼不仅是技能运用,更是经验凝练的艺术升华。他呼吁律师行业在专业化进程中,以本书为鉴,精研法律思维,追求诉讼艺术,持续提升服务当事人的专业能级。
叶庚清 盈科中国区董事会副主任、北京管委会主任
叶庚清主任在本次分享会上表示,肖才元律师在火灾赔偿案中跨学科钻研、厘清短路成因的实例,深刻诠释了“专注”这一工匠精神的根基价值。他强调,律师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办案过程中的精益求精,更应前置到执业规划与专业深耕,后置到结案复盘与经验提炼,贯穿写作与知识管理的全链条。他呼吁青年律师摒弃跟风换领域、追逐热点的浮躁,专注自身以实现专业转化与成果传播,践行严谨、创新与责任担当。
吴铁军 盈科中国区监事会副主任、北京监事会主任
吴铁军主任结合近三十年执业经验,提出律师践行工匠精神的四大支柱:以精准法律认知为根基,深度法条解读为核心,创新实践融合为路径,社会责任担当为灵魂,共同构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信仰。他强调,工匠精神本质是职业道德的升华,需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要求的“维护法律实施与社会公平”双重使命,并以肖才元律师“无罪辩护坚持到底”等案例,证明了高度责任心与持续学习力对突破专业边界的价值。
肖才元 盈科深圳首席合伙人、深圳争议解决中心名誉主任
肖才元律师在《诉讼工匠》新书分享会上系统回顾了其由刑事辩护延伸至知识产权、民商事争议的跨界执业历程,强调以“珍惜每起案件、做到极致”为不变信条,相继代理“唯冠与美国苹果iPad 大战”、“国内最有研究价值的案件——《非诚勿扰》案”、“870万国家赔偿”等知名经典案例。他以亲身经验阐释“工匠精神”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事实与规范之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通过逆向思维与缜密论证突破既有规则,推动立法完善,推动法治进步,实现客户合法利益最大化。肖才元律师表示,诉讼律师用诉讼手段定分止争,唯有持续精进、保持进取,方能无愧时代和职业使命。
郭国松 《诉讼工匠》作者,原南方周末高级记者、法治周末执行总编辑
《诉讼工匠》的作者郭国松先生在本次新书分享会上表示本书涵盖了律师执业纪实、经典案例分析、法律实务方法论三重属性。该书系统、完整地呈现了肖才元律师的诉讼方法论,以唯冠与苹果iPad商标案为核心案例,深入剖析苹果公司因交易对象识别错误及诉讼准备不足而被迫支付6000万美元代价的教训,凸显肖才元律师对事实审查、证据运用及法律论证的极致要求。郭国松强调,肖才元律师以穷尽证据、穷尽法理之方式,将不利转化为有利,体现了诉讼工匠的严谨与专业,对业界具有示范意义。他呼吁律师同仁以该案为镜,精进专业,防范风险,共同推动法治进步。
总结发言
李景武 盈科全球董事会副主任、中国区执行主任
在总结发言中,李景武主任号召盈科律师学习肖才元律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个案代理升华为法治实践;倡议构建案例成果转化机制,联合专业作家深度挖掘案件的实践成果,将个案经验转化为法治教材;他还提出强化法律出版协同生态,以《诉讼工匠》为范本,推动律所、学者、出版社三方合力,培育法治新生力量。李景武主任强调,律师当以专业为炬,借出版为桥,让每一个精彩案例照亮法治建设征途。
签名赠书
活动尾声,肖才元律师与郭国松先生为现场读者亲笔签赠新书,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本次分享会不仅是对肖才元律师三十载执业生涯的匠心诠释,更是一场法律职业精神的深度对话。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正是这些秉持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以专业为刃、以责任为盾,不断拓新法律适用的边界,书写中国法治进步的隽永篇章。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