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受邀参加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 盈科法律微观
已被浏览6次
更新日期:2025-10-13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2025年10月3-4日,第四届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法治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近200位来自全球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世界知名法学院院校长、国际组织负责人及专家学者,与600余位中国法学院院校长、实务专家齐聚一堂,共促全球法学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共建全球法学界高层次对话平台,共塑人工智能与法治融合发展重要共识。
本次论坛设五个平行院长论坛和十四个主题论坛,为与会专家学者构建专业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盈科国际创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会执行主任杨琳出席全球南方与“一带一路”法治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法治再度站上文明演进的关键节点。中国人民大学愿与全球法学院校一道,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智慧、包容、可持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法治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作为法学教学与研究领域重镇,中国人民大学积极投身数字法治建设,贡献了“独树一帜”的人大力量。希望与会学者聚焦治理需求,站稳价值立场,深化交流合作,以法治之桥凝聚全球智慧。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洪祥勉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全球法学院校一道,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为推动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促进全球法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姜伟向母校未来发展致以祝福,并代为宣读“人民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铭暄的书面贺词。
97岁高龄的高铭暄教授在书面贺词中深情回顾了自己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74年的不解之缘,并为学院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高兴。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75年来,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法律人才,赢得了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的美誉。衷心祝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越办越好,为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法学院。
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大模型2.0”正式启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牛津大学法学院等全球五大洲近30家著名大学法学院联合发起成立“全球法学教育合作联盟”。
在10月3日大会分论坛——全球南方与“一带一路”法治论坛上,盈科国际创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会执行主任杨琳代表盈科律师事务所发表演讲。杨琳主任谈到,此次论坛正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75周年,人大法学院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精神,为中国法治事业培养大批人才,是法律人的典范。当前世界变局下,跨境法律风险复杂多样,法律服务机构需精准理解适用国际规则,维护合法权益,推动构建公正高效的国际法治环境。“全球南方”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话语权待提升,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这些国家合作共赢的重要路径,目前合作覆盖超150国及30多个国际组织,其中80%以上为发展中国家,法治保障至关重要。律师在相关法治建设中作用关键,需在投资前期、项目执行、运营争议阶段提供专业支持。
盈科律师事务所作为一家全球化法律服务机构,二十余年来已累计为超过174万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针对“全球南方”国家法律体系多元、文化差异显著的特点,以及中资企业在海外面临的各种痛点,目前盈科全球法律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104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国际城市,致力于打造“盈科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可以为客户提供跨地域、跨语言、跨法域、跨文化的一站式专业服务。此外盈科还加入南南合作全球智库网络、发布合规倡议、与国际组织合作,法律人有责任以专业护航“一带一路”,盈科愿与各位同仁携手,为“一带一路”与全球南方共同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未来盈科将继续深化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拓展盈科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以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满足中资企业及当地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盈科还将积极参与国际法治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各国法学院校、实务机构的联系,共同推动全球法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