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非产业合作论坛举办 共议新发展格局下的中非产业合作
已被浏览1874次
更新日期:2023-11-20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2023年11月8日下午,由浙江师范大学、金华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金华市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金华市委员会承办的2023中非产业合作论坛在金华国际雷迪森广场酒店举行。金华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张新宇、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蒋云良、乍得驻华大使安拉·马耶·哈里纳、浙江省商会副会长、金华市工商联主席、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晓萌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尼日利亚亚洲地区投资贸易办公室投资贸易专员易卜拉辛·艾哈迈德(Ibrahim Ahmed)通过视频致辞,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主持。涉非企业、商会代表、省内外学者专家等中外高校师生代表近300人参加论坛。
张新宇代表金华市委、市政府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国内外嘉宾和企业家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张新宇指出,近年来浙师大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目前已成为中国非洲研究的学术重镇、非洲事务咨询的重要智库、涉非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对非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
2018年起,金华市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中非经贸论坛,搭建了金华与非洲国家间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互动平台,让越来越多的非洲政府官员、商会及采购商了解金华、走进金华、熟悉金华,中非产业合作论坛已成为金华市、浙江省乃至全国对非交往的重要平台之一。
金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新宇致辞
蒋云良代表浙江师范大学向线上线下出席会议的中外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浙师大的基本情况。
蒋云良指出,浙师大在抓好教师教育主业的同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着力凝练自身特色,形成了中非经贸合作、非洲学术研究、涉非人才培养、对非校际交流的对非研究工作格局。已连续7年推出中非产能合作发展年度报告、中非经贸研究丛书、中非经贸译丛等系列研究成果。2021年起承担中非贸易指数研发任务,科学监测中非贸易合作的发展水平和风险摩擦,准确反映和预测双边贸易合作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潜力。
蒋云良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结合《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围绕新形势下中非经贸领域产业合作与投资的机遇、举措、风险防范等开展研讨,共商对策。并希望线上线下参会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媒体人士友好交流、深入沟通、分享智慧,助力中非产业深度对接,助推中非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蒋云良致辞
乍得驻华大使安拉·马耶·哈里纳(Allah Maye Halina)表示工业化与发展是齐头并进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建立坚实制造业基础就很难实现发展,中国正与非洲合作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广“非洲制造”标签,将非洲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中国与非洲分享其制造业发展经验,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双方为了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乍得共和国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安拉·马耶·哈里纳致辞
蒋晓萌表示,自2015年起至今,中非产业合作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8年,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论坛的举办不仅助推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并希望在浙企业能够抓住平台机遇,大力支持、参与并融入中非合作之中,充分发挥对非合作的城市基础与优势,推进对非合作走深走实,赓续中非传统友谊,共创美好新未来。
浙江省商会副会长、金华市工商联主席、浙江尖峰集团董事长蒋晓萌致辞
尼日利亚贸易专员易卜拉辛·艾哈迈德(Ibrahim Ahmed)通过视频致辞,认为我们要从中非过去的合作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其次强调我们要思考在当前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非如何继续合作,携手开创中非合作共赢的未来。
尼日利亚贸易专员易卜拉辛·艾哈迈德(Ibrahim Ahmed)通过视频致辞
在开幕式结束后进入主旨报告阶段,15位国内外嘉宾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中非产业合作”的机遇、举措以及投资风险防范等进行交流、共商对策。
主旨报告第一阶段由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院长陈宇峰主持。
陈宇峰主持第一阶段主旨报告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参王颖琦发言指出,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积极推动尼日利亚客商到国内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各种展会,未来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成果,扎实推进“九项工程”项目池,按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有关要求,积极推动尼日利亚的承包工程、投资项目,稳妥推进、培育市场化、商业化的务实合作项目。继续运用好广交会、进博会等平台,推动更多的尼日利亚赴华参展,举行商业对接活动,推动双边的贸易合作,帮助中国企业在尼投资兴业。
王颖琦作《“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尼产业合作》报告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查志强在报告中指出,推进对非经贸合作,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在搭建对非产业合作平台方面,浙师大中非经贸研究成果显著。政府应该支持企业集群式走出去、支持企业参与互联互通合作、深度融入城镇化合作、数字贸易合作等项目。
查志强作《打造对非经贸合作浙江样本》报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非洲中心主任舒展指出,目前对非研究的“一国一策”可能还不够,恐怕要“一地一策”,互利双赢并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还是要多讲“共同发展”四个字,只有讲了“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中非经贸合作的互利双赢。
舒展作《对非产业合作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报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黄梅波提到,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非洲科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国际数字经济主体的合作,面对欧美对非金融科技合作,中国可以发挥优势,加强对非科技金融合作,一方面为非洲金融科技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扩大业务,提高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与非洲政府合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保护消费者、投资者和用户的利益,推动非洲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黄梅波作《非洲科技金融发展与国际合作》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祥展望了中南产业合作重点,一是要依托经贸合作区,二是要加强中南之间的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培养更多合格的产业工人,三是在电力合作、劳动密集型产业合作、数字经济等等方面持续开展中非经贸合作。
张忠祥作《全球发展倡议背景下的中非产业合作--以中南(非)合作为个案》报告
上海达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博士着眼于“小微创业”问题,认为小微创业是中非产能合作可以考虑的、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不仅在坦桑尼亚,在很多的非洲国家其实都有同样的问题,在创业和发展经济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所以引导小微创业是一个有效路径。
何烈辉作《小微创业:中非产能合作的可行路径》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法语国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约罗·迪亚洛(Yoro Diallo)作主旨报告时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给人类现在遭遇的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国经验是很重要的一个启发,特别是对非洲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言。中非合作是非洲和中国向共同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有利于打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约罗·迪亚洛(Yoro Diallo)作《中非合作:携手推进现代化,共创中非美好未来》报告
主旨报告第二阶段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区域国别学院)党委书记王珩主持。
王珩主持第二阶段主旨报告
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当代中非研究中心主任谢里夫·加利·易卜拉欣(Sheriff Ghali Ibrahim)认为非洲国家需要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和数字化等方面提供支持,非洲国家希望能够持续和中国携手,进一步通过中非产业的合作让非洲的产品产业能够更好地去到中国市场以及国际市场。
谢里夫·加利·易卜拉欣(Sheriff Ghali Ibrahim)作《重燃希望:尼日利亚提振经济举措》报告
湖南大学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皓分享了刚刚发布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从机遇与诉求、挑战与制约、模式与路径、对策与建议等方面分析了中非合作与非洲发展转型路径。
肖皓作《产业链视角下的中非合作与非洲发展转型》报告
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赵浩兴基于中非经贸合作面临的六大挑战,提出了中非经贸合作要把握好六个“度”和探索实施六种创新模式,并强调新时代中非经贸合作需要把理念变成模式,把模式变成行动方案。
赵浩兴作《中非产业合作的模式创新》报告
浙江理工大学“一带一路”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储昭根提出,为了实现五通目标,在中非合作“九项工程”以及中非领导人提出的三大举措之外,也要注意防范风险冲突,同时认为,尤其重要的是在交流互鉴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新丝路文明。
储昭根作《新丝路文明下的中非合作》报告
浙江脉链集团副董事长徐建生首先介绍了脉链集团的成长历史、供应链平台,并重点呈现了脉链集团深耕非洲40年所采取的全球赋能、数字化赋能等特色亮点,认为中非经贸合作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平台产业链上上下游合作伙伴能够带动的协同效应,促进整个海外市场的深耕。
徐建生作《脉链产业供应链共享平台在非发展介绍》报告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唐佳提到,“一带一路”现在正值十周年之际,中国和非洲之间无论是经贸合作,还是投资活动都已经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经济活动与法律咨询密不可分,认为应该通过法律手段为中企出海保驾护航。
唐佳作《法律赋能,助力中非经贸合作》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中非经贸研究中心主任黄玉沛认为,浙江师范大学中非经贸研究团队多年以来致力于中非经贸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咨询服务,着力培养中国的“非洲通”和非洲的“中国通”。《中非产能合作报告2022-2023》的出版既服务于浙江社会发展大局,也是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的一项重要的学科建设任务,该报告在助力浙江省与非洲国家更好地开展经贸合作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玉沛作“《中非产能合作报告(2022-2023)》的编撰实践与思考”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中非经贸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志娜依据统计指数理论,构建了中非贸易指数,该指数用4个维度,2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和7个四级指标体系科学地检测双边贸易的发展水平和风险摩擦,分析中非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对未来中非经贸的合作和发展发挥指示器、风向标的作用。
孙志娜作《中非贸易逆势增长的原因及未来方向——基于2023年中非贸易指数分析》报告
本次论坛是“2023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致力于为中非产业合作机遇、举措以及投资风险防范等开展研讨,共商对策,助力中非产业深度对接,推动中非产业合作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