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律师事务所

盈科律师事务所

法律咨询热线  400-700-0148

盈科律师事务所 盈科律师事务所

盈科律师事务所梅向荣主任受邀出席第二届“世界法学家论坛”

已被浏览1732

更新日期:2024-05-27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5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72周年校庆当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世界法学家论坛”在海淀校区隆重举办。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法学教育与研究”为主题,邀请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学校长、法学院院长、知名学者和国际组织知名专家等60位发言专家在内的120位国内外专家出席,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交流探讨。论坛采用线下方式举办,分为主论坛和6个平行论坛。

开幕式致辞


上午九点,论坛开幕式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卢春龙主持。

校长马怀德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对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海内外嘉宾和与会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他指出,2024年将是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迅速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教育学习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法学教育和研究均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法学工作者使命在肩,责无旁贷。本届“世界法学家论坛”紧扣时代发展前沿,凝聚全球智慧,探讨人工智能发展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影响。

他结合中国政法大学的教育教学实际,从技术与法律教育的结合、课程内容的更新、教与学方法的变革、学术规范的调整四个方面和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马怀德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本次论坛畅所欲言,迸发智慧的火花和光芒。

嘉宾演讲

随后,主论坛正式开始,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主持,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日本10国的13位嘉宾,就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发表演讲。

中国政法大学副主任 张文显

从法学教育的传统和现实出发,立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认为应从推进法学教育智能化、法律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的制度化、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和全球化、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实施四个方面着手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进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首席主席、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全球事务杰出教授 詹姆斯·巴克斯(James Bacchus)

人工智能如被少数人所垄断,则蕴含巨大风险,需要通过起自地方、并逐步融入全球治理结构的形式重塑和振兴全球人类合作,跨越地缘政治鸿沟,通过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的全面繁荣。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  丹妮尔·布尔西尔(Danièle Bourcier)  

将2005年至今命名为“算法人工智能”时期,而此前的25年则被定义为“认知人工智能”时期,她阐述了两个时期的法律技术及相关研究,并通过法国和欧洲层面的研究,揭示算法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 安德列阿·卡里奇(Andrea Carinci)

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作方式的突破对每个个体的影响。尤其是“数字律师”群体在技术变革的视野下放弃了传统身份,收获新的技能,因此需要重新思考律师教育的路径。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德法律合作项目主任  汉马可(Marco Haase)

以“法典化与法律体系构成”为题,对法律作为规则体系的概念、前提、后果和挑战作相关阐释。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  伍人英(Mark Wu)

在讲座中讨论了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国际贸易治理,以及法学教育在未来10年如何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学院教授 哈米什·斯图尔德(Hamish Stewart)

列举了多伦多大学不同学者的学术观点,以教学者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人工智能与法学教育。

巴西FGV基金里约热内卢法学院副院长 蒂亚戈·伯蒂诺(Thiago Bottino)

阐释了法律领域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应用,并以巴西联邦最高法院适用的VICTOR人工智能计划为例,分析了人工智能为法学教育带来的改变。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学院院长 西蒙·布朗尼特(Simon Bronitt)

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在保持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道德判断时,人工智能的使用在常规法律任务自动化和监管合规性方面所带来的潜在利益和风险。增强型人工智能素养应融入法律课程和继续教育计划中,以培养和支持律师在“智能工作场所”获得成功。

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 詹姆斯·斯贝达(James Speta)

分析了传统民事责任体系随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人类影响加深而不断调整的趋势,认为在监管愈发落后的情况下,民事责任规则至少需要增加技术复杂性的合理判断及扩大责任义务,因此,法学教育要不断延伸其使命,律师要拓展法律分析之外的能力,并深入理解责任机制背后的目标和价值。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高见泽磨(TAKAMIZAWA Osamu)

随着法学教育大众化,学术研究中人工智能翻译得到广泛应用,多语种能力不再被看重,但参考自动驾驶的分级,对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检查、筛选仍有待掌握外语的人来完成,目前语言能力仍是学术研究者所必须具备的。

英国杜伦大学法学院院长 沃克尔·罗本(Volker Roeben)

从法学教育的根本问题——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切入,从国际法的视角,对人工智能对法学高等教育的深度影响娓娓道来。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郭雳

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律师行业和法学教育为主题,讲述了新形势下法学教育的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与机器互补的队友,从而参与甚至主导低成本、高产出的法律服务“人机团队”。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使命和愿景都不应改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法学教育与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法学界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平行论坛

下午举行的6个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与法学理论更新、法律实践和法学教育与研究、国际秩序构建和法学教育与研究、刑事司法改革的全球视野、中华法律文明和法学教育与研究、法学教育的挑战、革新与未来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立足前沿问题交流互鉴,共同推进世界法学进步。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梅向荣出席由法律硕士学院承办的平行分论坛“法学教育的挑战、革新与未来”并做演讲。

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的以下代表参加了本次分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兼分党委副书记梅夏英教授,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梅向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伍人英(Mark WU)教授,韩国法学专门大学院协会理事长、韩国首尔市立大学法学院院长李相莖(LEE Sang Kyung)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院宇田川幸则(UDAGAWA Yukinori)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平井光贵(HIRAI Mitsuki)助理教授,还有韩国法学专门大学院协议会事务总长金明起(Myeung-ki, Kim)先生,韩国法学专门大学院协议会记者尹光锡(KWANG SEOK, YUN)先生,盈科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宏,盈科全国业务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郭琪,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韩国法研究中心主任吴日焕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党委书记韩文生教授、副院长刘智慧教授、副院长梁敏研究员等。盈科律师事务所三十余位律师参与本次论坛。

分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主持,许身健教授首先代表学校、学院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八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学院校专家学者和法律实务领域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涵盖法学教育诸多方面,既有宏观层面的深入思考,也有具体操作的实践路径,内容丰富详实,气氛热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黄文艺

黄文艺教授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进行主题报告。他指出,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已经成为中国法学教育应当承担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使命,在供给端、需求端、市场体系等方面呈现出更多复杂性、特殊性、不确定性。他还指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积极探索,构建开放式选拔的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境内外多方协同复合型培养机制、差异化竞争的教育发展格局、多轨并行的市场化教育模块、多元互补的结构化教师队伍,要积极探索构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盈科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全球董事会主任 梅向荣

梅向荣主任围绕国际化法治人才培养发表演讲。他从涉外法律服务的发展与作用,探讨了培养相关人才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对外开放的深化,对国际法律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基于这一背景,需要人们调整法治人才培养策略,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复杂多样化的法律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法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律师行业需响应国家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的号召,助力中国企业扬帆海外。

盈科律师事务所始终重视国际化发展,通过强化法学教育与律师实务相结合,积极拓展全球法律服务市场,积累了大量国际资源。盈科构建“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生态圈”,倡导“三个100”融合发展的愿景,从人才、数字、技术等各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法律服务网络,为出海企业提供快速响应的法律解决方案,应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多元挑战。同时,盈科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网络,与当地律师紧密合作,注重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及时性,以促进国内外人才的交流与发展。梅向荣主任还希望,法学院校的同学要应用国际视野,运用综合能力,解决涉外法律问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郭雳

郭雳教授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北大探索》进行主题报告,从课程项目建设、平台资源建设两方面介绍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相关实践与成效。他指出,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从案例研习课、写作课、实务课、国际课等多点入手,拓宽培优育人教学路径,并积极建构内容完整、形式新颖、层次丰富、受众多元的课程矩阵,通过多种形式将教学创新的着力点从课堂讲授向课外综合育人延伸。此外,学院努力建设汇聚资源、联结供需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平台,已同全球123所法学院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持续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多元素养和实践能力。实践培养的效果显著,学生代表队在国际顶级模拟法庭赛事中连获突破性佳绩。他表示,接下来会继续与各高校携手而行,共同推进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伍人英(Mark WU)

伍人英教授围绕《法学教育与国际贸易秩序变革》进行主题报告。他表示,在AI与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秩序面临着若干挑战,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规则随之发生变化,法律教育者需要如何调整教学方式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他指出,法学教育的责任是培养到底有道德、有原则、有创新的人才,并从三个维度讨论国际规则体系的维护。以国际贸易法为例,教育工作者将需要更加注意世贸组织体系内部相互竞争的优先事项,以及世贸组织以外的其他不同立场之间的关系。

韩国法学专门大学院协会理事长、韩国首尔市立大学法学院院长 李相莖(LEE Sang Kyung)

李相莖教授围绕《韩国法学院体系》进行主题报告,全面介绍了韩国(美国式)法学院体系的改革背景,新体系的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他表示,改革以前韩国法学教育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需求,因此政府希望建立全新的有助于法律职业发展的训练式职业教育体系。他介绍了新体系的录取程序、培养模式、考核模式等情况,并指出通过不懈的努力,新体系为加强和提高以国民为对象的法律服务、扩大民主和法治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目前仍存在律考通过率非常低等问题。他表示,将迎难而上应对挑战,并继续沿着促进韩国的民主、法治和正义的方向,努力完善法学教育,也希望能借此参会机会获得更多对韩国法学院未来发展的有益经验。

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院教授 宇田川幸则(UDAGAWA Yukinori)

宇田川幸则教授围绕《AI和法学教育——名古屋大学法科大学院的实践》进行主题报告。他表示,政府对法科大学院的评估非常严格,为使非法律专业学生迅速提高到司法考试合格水平,法学院通过与信息学院合作开发“日本法令外语翻译数据库系统”、条例起草软件、研究支援系统等,并建立ICT教育对授课进行收录,学生可自行观看。此外,导入授课收录音频解析的联动系统DaAlps,通过AI收录上课音频转化为可检索的文字信息,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他还指出,AI具有转录不准确的问题,此外AI无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与涵养,这些问题仍有待解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兼分党委副书记 梅夏英

梅夏英教授围绕《数字法研究的未来范式》进行主题报告。他指出,数字化法学教育的理念对于法学学科、法学思维同时产生冲击与影响,应引起更多的重视。当前法学教育的数字化已逐步形成,可能将有部分教育产品被替代,未来的学校教育以创造性教育、人格化教育等为主。他表示,目前数据法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研究范式,人工智能的产生本质上是通过各种要素服务算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法律属于社会学,不具备使用复杂系统的能力。他还指出,目前数字化研究相对落后,《数字法》研究进展缓慢,都是法学教育数字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平井光贵(HIRAI Mitsuki)

平井光贵助理教授围绕《先进技术时代的法律哲学教育: 其(相对)新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主题报告。他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尤其是法哲学研究带来的新挑战,衍生出的新问题,传统的教育基于一些道德理论或者观念,可能需要建构新的理论框架解决相应问题,法律教育的内容也需要相应改变。他还表示,研究先进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应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技术有所了解,这就需要法律界和自然科学的学者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在教育和研究方面也要开展这样的合作。

闭幕式致辞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席胡明作闭幕致辞。

他表示,学校在建设世界一流法学院校的进程中,始终关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法学教育改革,积极回应和解决法治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法学教育、创新法学理论、培养法治人才、助力法治建设。我校充分发挥国际合作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定期举办“世界法学家论坛”的形式,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交流交融、互促互鉴。

他强调,全球法学教育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本届论坛的成果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推动世界法学教育深化改革、繁荣发展,还为司法机关、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决策机构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他希望,未来世界法学家交流对话的机制持续巩固,以国际交流赋能人才培养、以务实合作产出一流成果、以知识融通繁荣法治文明。

据悉,“世界法学家论坛”是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全球法学教育品牌双年盛会,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法学家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推动法学教育前沿理论的创新,共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学术力量。

2022年5月,首届世界法学家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的28位中外法学专家围绕“数字时代法学教育变革”的主题发言并展开研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时隔两年,论坛再次成功举办,希望借此高端平台,与世界各国法学界人士一道,加强互学互鉴,为促进法治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法律咨询电话: 400-700-0148

English Service: 400-700-1516

Read More About Us

盈科中国大陆地区

盈科全球法律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