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日日学丨关于“西安事变”,这些细节不得不说
已被浏览5553次
更新日期:2021-05-08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成为中国由长期内战走向全民抗战的转折点,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永载史册,彪炳后世。
回望这段历史,张、杨为何发动西安事变?中共中央为何主张和平解决?
风雨欲来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之后短短4个多月内,东三省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九一八”事变中,日军装甲车侵入沈阳。图片来源:人民网
而此时的蒋介石忙于调集军队“围剿”红军,对日本侵略东北的行动采取不抵抗主义,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引起广大人民的不满和社会舆论的谴责。1933年1月15日,《独立评论》发表题为《假如我是蒋介石》的文章,批评不抵抗政策是“最下流的自杀政策”,它使中国变成“一大块肥肉”,让日本从从容容地一刀一刀地割去。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2月9日,北平学生高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一二·九”运动爆发。
在“一二·九”北平学生斗争的影响下,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到来。
新的策略
这时,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的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瓦窑堡召开会议,制定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油画:瓦窑堡会议。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12月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论证了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的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着重指出共产党和红军在这个统一战线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领导作用。报告指出,“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要“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毛泽东形象地说: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的策略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关门主义“为渊驱渔,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
1936年,党对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4月9日晚间,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秘密会见,双方一致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中共中央还先后派汪锋、王世英等去见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达成合作初步协议。到1936年上半年,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之间,实际上已停止敌对行动。
张、杨“兵谏”
1936年11月5日,张学良约杨虎城见面,说起劝说蒋介石停止“剿共”不成反受羞辱一事,两人愤愤不平。张学良问计于杨虎城,杨虎城思考一会儿后表示“待蒋委员长来西安时,我们可以效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干”。张学良听后并没有立即回应。一天深夜,张学良到叶剑英处,对叶剑英说:“蒋介石要我执行他的命令,同你们打仗,形势很严重,你看怎么办?”叶剑英反问说:“张将军的意见呢?”张学良说:“我想了好久,这许多天都没有很好睡觉,内战我绝对不打。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苦迭打,抓他起来。”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剿共”。张、杨在向蒋介石要求抗日的“哭谏”遭到严厉训斥和拒绝后,决心采取“兵谏”。
1936年12月13日,《西京民报》首次刊登西安事变发生的消息。图片来源:西安事变纪念馆官网
12月12日凌晨,按照张学良、杨虎城商定的计划,东北军一部包围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第十七路军控制了西安全城,囚禁了从南京来的几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张、杨并向全国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主张。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发生前没有与闻。事变一发生,张学良连夜电告中共中央:“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及其重要将领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既兴奋也有点疑惑,稍后还特地发电报询问是否真实,得到张学良再次确认。毛泽东和周恩来立即复电,表示拟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商量大计。13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认为西安事变是有革命意义的,应该支持。
17日,应张学良邀请,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独立自主地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尽管局势发展还有跌宕起伏,但历史潮流已经不可逆转地向着实行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阶段发展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
(本文来源于【党建网】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白梦洁)
历史上的今天
重要论述
1960年5月7日
毛泽东同非洲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活动家、和平人士和工会、青年、学生代表团谈话。谈话指出:一九四九年,我们就基本上解放了大陆。不仅蒋介石怕我们,而且美国人也有点怕我们,因为我们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团结起来了。还是人要紧,是第一位的,武器是第二位的,是次要的。只要把人团结起来,手里掌握着武器,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就怕我们。当然不是只有打仗这一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又指出:人常常是有很多迷信的,迷信帝国主义是其中的一种;再有一种,是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觉得自己力量很小;认为西方世界很行,我们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都是不行的,这也是一种迷信。我相信,白种人可以干的事,我们都可以干,而且可以比他们干得好些。我们得出一条经验,在战略上不怕敌人。我们在战略上完全有理由轻视它们,坚信帝国主义制度是要灭亡的,全世界人民是要站起来的。我们在战术上要谨慎,每一个步骤都要好好地研究,要重视它们,要认真办事。合起来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样才能敢想敢说敢做。大家要看一看中国的经验,我们很欢迎。有些经验也许可以作你们的参考,包括革命的经验和建设的经验。可是我要提醒朋友们,中国有中国的历史条件,你们有你们的历史条件,中国的经验只能作你们的参考。祝贺我们的团结,由于团结我们一定会胜利。
1978年5月7日
邓小平在会见马达加斯加政府经济贸易代表团时提出,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指出:粉碎“四人帮”,全国人民都高兴。现在的情况比较好,人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清醒地看到这是一件艰巨的事情,但是是能够做到的。首先是我们有全党的团结,全国人民的团结。其次是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当的物质基础。
还有就是我们制定了明确的方针,要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家拿来为资本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国家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再加一条,那就是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世界上先进技术发展很快,发展速度不是用年来计算,而是用月、用日来计算的,叫做“日新月异”。我们就是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和国民收入按人口平均来算,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的口号是少说空话,多做工作。谈到中国的对外政策说:我们现在还很穷,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方面,还不可能做得很多,贡献还很小。到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了,我们对人类特别是对第三世界的贡献可能会多一点。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能称霸。这个谈话的一部分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题为《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1995年5月7日—9日
江泽民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庆典。9日,在莫斯科伟大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式上讲话。指出:历史表明,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必须经常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发展和壮大和平力量,遏制和消除导致战争的一切因素。历史表明,人民终究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凡是正义的和进步的事业必然要胜利,这是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和阻挡不住的。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当成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历史表明,所有的国家都应当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侵略扩张导致灾难,和平发展才能带来繁荣。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历史表明,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今天,世界经济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国际合作变得越来越迫切。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更不能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2019年5月7日至8日
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努力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党史回眸
2002年
5月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二〇〇二——二〇〇五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树立发展新理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2007年
5月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支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力。
2014年
5月7日 习近平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
2015年
5月7日—12日 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
历史瞬间
1936年2月至5月,毛泽东、彭德怀率军进行了东征战役。图为指挥东征战役时的毛泽东。
来源:共产党员网、党建网、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