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法 | 陈某涉嫌诈骗十七万元,为何被取保候审?
已被浏览67次
更新日期:2025-03-03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案情简介】
2023年8月,陈某入职某市一家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入职后,公司领导向其交付工作微信,告知其工作流程,并交付岗位工作话术手册用于解答电话咨询,且明确表明其薪资待遇按业绩流程比例提取。陈某入职仅两个月,该公司便因涉嫌网络算命看手相诈骗活动,被某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调查,陈某涉案金额达17万元,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处理结果】
某公安机关对陈某作出取保候审决定。
【律师解读】
承办律师苏宝阳通过多次会见当事人,深入了解案件详情,并对案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与办案机关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同时申请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并向办案机关提交法律意见书,详细阐述律师的法律观点。最终,办案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陈某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在代理本案过程中,律师经调查发现,陈某的工作流程主要为接听网上看手相算命的咨询电话,接收咨询者的手相图和面相图后,转交给负责实际解疑的人员。后续环节由该解疑人员直接与看手相者联系(公司提供了联系方式),费用标准为每次30-666元不等,具体金额由公司内负责看面相的人员与咨询者协商确定。陈某本人并不经手钱款,所收费用直接打入公司账户,而非落入个人手中。此外,公司员工以 “某某道士” 名义为需求者提供答案,该道观道士确实持有当地宗教事务局认可的道士证书,只是在看相过程中并非由该道士亲自出面解答。
基于上述情况,律师向办案机关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其一,看手相面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民俗文化内涵,陈某的行为在客观上可视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播与宣扬,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其二,在传统观念中,看手相、面相常被认为涉及 “天机”,出于心理因素,咨询者往往自愿支付一定费用,以避免所谓 “忌讳”,这种支付行为具有一定的自愿性。
其三,费用支付的额度并非固定,具有较大弹性,即便设定了30-666元的范围,仍有咨询者仅支付一角钱,这表明费用并非通过强制或欺诈手段获取。
其四,道教、佛教作为我国传统宗教,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与保护,其相关活动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是被允许的。
其五,有偿看手相行为本身并不在我国刑法明确禁止之列。犯罪嫌疑人所提供的解答内容与真正道士的解答并无本质差异,虽非道士本人亲自作答,但不能因此否定其他人对相关文化内容的传承与传播权利。这些文化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应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迷信行为。且截至案发时,网上邀约行为持续存在,该行为并不符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关于诈骗罪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即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
综合以上因素,办案机关经审慎考虑,决定为陈某办理取保候审。
【作者简介】
苏宝阳,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刑民行交叉法律事务部副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律协刑事业务研究会会员、北京市律协第十一届职务犯罪预防与辩护专委会委员、第十届北京律协刑诉委委员,从2016年起任北京市政府通州区东二办公区法律顾问。1997年开始执业专做刑事案件,执业28年来代理多起由死刑变为死缓、无期、无罪、罪轻、取保候审、不起诉,不含死刑罪名的案件达到取保结案或不起诉的结案案件。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盈科原创 | 仲裁制度及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