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度盈科全国法律援助优秀案例——听障人士维权路
法援助力全额讨回薪与债
已被浏览4663次
更新日期:2024-11-22
来源:盈科律师事务所
由盈科全国公益工作委员会开展的“2022-2023年度盈科全国法律援助优秀案例评选大赛”已于2024年8月揭晓。本专栏将陆续刊登大赛评选出的“典型案例奖”、“突出贡献奖”和“服务之星奖”获奖案例文章,展示各位优秀盈科法援律师的专业水平与仁爱之心。欢迎各位同仁转发、评论、关注!
2022-2023年度盈科全国法律援助优秀案例——听障人士维权路:法援助力全额讨回薪与债
主办律师:盈科重庆 肖传江律师
案情简介
受援人石某,一位听障人士,于2021年8月加入某公司担任行政助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周某手中。同年12月15日,周某以公司运营需资金周转为由,向石某提出借款三万元人民币的请求,并承诺于次年2月底全额归还。基于对领导的信任,石某将款项汇入周某指定的案外人杨某的个人账户,随后收到的借条上仅标注了借款金额,且借款人落款处加盖的是公司财务章,而非周某或杨某的个人签名。
进入2022年,公司财务状况急转直下,1月起即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至3月,石某被拖欠的工资总额已达11,215元,而周某承诺的还款期限也已届满,却未见还款行动。通过同事间的交流,石某得知公司资金链断裂,面临严重资不抵债的困境,多位同事虽已提起劳动仲裁,但工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由于石某的特殊情况,沟通成为一大难题,他只能通过微信与周某交流,多次催促工资与借款,却屡遭周某以公司运营困难为由的推脱,甚至遭遇信息无视。
石某的家庭状况亦不容乐观,配偶同为残障人士,加之年幼女儿的抚养压力,四万余元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追回被拖欠的工资及借款,成为了石某最为迫切的需求。
律师策略
一、证据梳理与策略规划
面对石某的双重困境——劳动报酬未付与民间借贷纠纷,律师首先进行了细致的证据分析。针对劳动报酬,依托劳动合同及工资记录,律师确信劳动仲裁胜诉机会较大。而借款问题则复杂许多,因借款人与收款人不符,且借条细节存疑,直接诉讼风险较高。鉴于公司财务困境,执行难题亦不容忽视。因此,律师决定避免贸然行动,采取更为周全的策略。
二、深入调查,强化谈判筹码
通过深入调查,律师挖掘出公司未按时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社保等违法行为,以及工资发放使用个人账户且该账户持有人为周某亲属的关键信息。这些发现不仅增强了石某的合法诉求基础,也为后续谈判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灵活谈判,辅以诉讼施压
律师制定了“谈判为主,诉讼为辅”的策略。在谈判中,律师充分利用公司违法事实及周某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可能混同的风险点,向其施压。同时,明确告知若谈判不成,将采取包括劳动仲裁、诉讼、强制执行在内的全方位法律手段,并强调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此策略有效促使周某初步妥协,支付了部分款项并重新确认了剩余借款。
四、持续跟进,情感沟通促和解
在取得初步成果后,律师并未止步。针对剩余借款,律师再次启动谈判,但此次更加注重情感沟通,以石某的家庭困境和听障人士生活的不易为切入点,激发周某的同理心。最终,成功说服周某全额清偿剩余债务,实现了受援人权益的最大化保护。
案件结果
在律师的精心策划与不懈努力下,石某的维权之路迎来曙光。通过前期的深入沟通与谈判,律师成功为石某追回了全部被拖欠的工资,并初步收回了借款中的一万元。这一成果不仅缓解了石某家庭的经济压力,也为后续的法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面对剩余的借款,律师充分利用前期收集的转账记录、借条以及公司财务状况调查结果等证据,果断启动诉讼程序。在法庭上,以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法律逻辑赢得了胜诉判决。
胜诉之后,律师并未立即选择强制执行,而是再次与周某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律师采取了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以理解和同情的态度向周某阐述了石某家庭的困境和不易,最终成功说服周某自愿履行判决,全额支付了剩余的借款。
这一结果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力量和正义,也体现了律师在维护特殊群体权益方面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
典型意义
本案深刻展示了律师在处理涉及特殊群体案件时的专业与温情。面对听障人士石某的困境,律师不仅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其权益,更在沟通中展现了极大的耐心与同理心,实现了法律与人文关怀的双重胜利。同时,本案也强调了律师在解决复杂纠纷时应具备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庭外谈判技巧,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回顾思考
在石某这起复杂而特殊的法律援助案件中,我们不仅见证了法律的力量,也深刻体会到了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首先,从案件本身来看,它融合了劳动纠纷与民间借贷两大法律领域,案情较为复杂。石某作为听障人士,本就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加之公司财务状况恶化,使得其权益保护之路更加艰难。面对这样的挑战,律师迎难而上,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取证和精准的法律分析,为石某构筑起了坚实的法律防线。
在策略选择上,律师没有简单地采取“一诉了之”的方式,而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制定“谈判为主、诉讼为辅”的应对策略。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缓解对立情绪,为双方留下和解空间,还能在关键时刻利用法律武器,为受援人争取最大利益。
然而,案件的成功解决并非一蹴而就。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律师需要不断平衡法律原则与实际情况,既要坚持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到对方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
此外,本案还让我们看到了法律援助制度在保障特殊群体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石某作为听障人士,在面临法律纠纷时往往难以独自应对。正是有了法律援助制度的支持和保障,能够帮助石某获得专业的法律服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回顾整个案件的过程中,律师也应深刻反思一些社会问题。比如,企业应当如何规范自身行为,避免侵害员工权益?社会应当如何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保护?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石某案件的成功解决不仅是对律师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对法律援助制度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次有力证明。在未来的工作中,律师将继续秉持专业、敬业、爱心、责任的职业精神,为更多的特殊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主办律师简介
肖传江,专注于民商事诉讼、知识产权争议解决,同时具备律师执业和专利代理师执业资质,在法律援助律师期间为多名受援人提供过法律帮助。